世界快消息!大棚莴笋采收忙 土地轮作增收旺

发布时间:2023-04-14 14:05:16
来源:濮阳日报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工人在忙着给莴笋打捆。

3月19日,记者走进清丰县六塔乡土什方村莴笋种植基地,看到一座座蔬菜大棚整齐地排列着。大棚内,绿油油的莴笋根粗叶茂、长势喜人。该村种植大户张瑞民和工人正在忙着砍茎、去叶、打捆、搬运……现场一派丰收景象。大棚外,一捆捆刚采收下来的新鲜莴笋,被装进停在地头的大货车上,随后被运往全国各地。

莴笋是一种茎叶均可食用的蔬菜,营养丰富,口感脆爽,深受老百姓的喜欢。土什方村种植莴笋有30余年的历史,种植面积从少到多,规模从小到大,品质逐年提升。目前,该村莴笋种植面积已达680亩,大棚200余座,莴笋常年销往北京、河北、湖北、内蒙古等地。如今,莴笋俨然成了土什方村村民乃至周边村群众增收致富的“香饽饽”。

“这段时间正是我们最忙的时候,一天最少发4车,一车9吨左右。这个棚里的圆叶莴笋是准备发往信阳的。”正在干活的张瑞民告诉记者,她家包了5个大棚,共13亩,种有尖叶绿莴笋、尖叶红莴笋、圆叶绿莴笋3个品种。“不同品种价格不一样,各地的消费喜好也不同,所以我们每一样都种点。今年莴笋长势不错,平均亩产1万斤,刨去成本,一亩净收入八九千块钱。莴笋的销路也不用愁,都是老客户,不用见面钱都到账了。”张瑞民朴实的话语中洋溢着丰收的喜悦。

莴笋的种植、管护、收获,都需要大量的人工。当日,在张瑞民家大棚里干活的工人就有40余人,她们大多是附近村的群众,照顾家的同时还可以在基地做些零活儿贴补家用。“人家包棚的赚个大钱,我们来这干零活儿赚个小钱,在家闲着也是闲着,就当锻炼身体了,还能解解闷儿。”正在给莴笋打捆的六塔乡后当头村村民董凤英笑着说。

行走在种植基地,大家来来往往忙碌的身影,勾勒出一幅“人勤地生金”的生动图景。

“俺村的大棚面积大,种出来的莴笋质量也好,效益就跟着上去了,这几年群众的收入比原来高多了。”开着三轮车从大棚旁边经过的种植户王民现说,以前村里种莴笋用的是竹竿棚,不仅面积小,一下雪还容易被压塌。2019年底,六塔乡政府引导村民搭建了钢架大棚,面积变大了,现在电动三轮车都能直接开进去拉货。“还有这生产路,以前又窄又难走,一下雨都是泥水。现在乡里把路面硬化拓宽了,还修建了排水沟,我们往外运菜也方便了,天天大货车在这儿排队等着收,我种的14亩莴笋已经卖出去一半了。”说起这几年大棚莴笋种植基地的变化,王民现滔滔不绝。

分包土什方村的六塔乡政府干部卢社芬告诉记者,为增加群众收益,近年来,该村还探索出年产三季蔬菜的土地轮作新模式。待莴笋收获完毕,大棚将接茬种植西瓜、白菜、西红柿、黄瓜、菜花、大葱等“短平快”蔬菜,实现“一棚多收”,进一步提高大棚的利用率,让群众一整年都有钱赚。目前,该基地各类蔬菜年产值1500万元,带动300余户群众增收致富,群众的收入比以前翻了两番。

“我的西瓜苗都订好了,4月2日开始栽种。等西瓜收了,接着种西蓝花,这样一年三茬算下来,比种庄稼强多了,我们干活儿也有劲儿。现在收入高了,村里很多人在市里买了房,日子都越过越好啦。”王民现乐呵呵地说。记者 樊欣欣 文/图

责任编辑:刘循源

标签:

AD
更多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