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干助力乡村振兴

发布时间:2023-08-31 09:27:58
来源:柴达木日报

海西新闻网讯( 柴达木日报记者吴婷婷赵伟伟)

“脚不沾地,心里就没底。”

“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,推进乡村振兴更要靠实干……”


(资料图)

拿出方案、外出考察、上会讨论,组织大家去现场看……在德令哈市尕海镇轻奢营地项目现场,只见德令哈市尕海镇副镇长马海鹏开着装载机,播种着希望……

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强调,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,立足高原特有资源禀赋,结合实际、扬长避短,加快推进产业“四地”建设,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。德令哈市尕海镇以“振兴乡村、产业先行”为宗旨,因地制宜,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,结合丰富的地域文化,探索出了一条自然风光与户外体验相融合的发展新路径。

天空澄碧、纤云不染,立秋后的德令哈市尕海镇村落显得格外美丽。马海鹏在田间地头忙碌着,他总是能和村民想在一起、干在一起,在希望的田野上,铺展出一幅幅收获的画卷。

嘴上说着干干试试,他心里却实打实地想干些实事。产业发展多元化,乡村振兴动能足。为了这个目标,他出实招、解难题、办实事。不是在和村民打交道,就是在去现场的路上,这是马海鹏的真实写照。从项目谋划考察,到组织村上开会,再到争取项目实施,一直都是他亲力亲为。也正是这样,从第一书记兼村党支部书记到副镇长,他的两鬓斑白和皮肤黝黑就是实干最好的证明。

“陈书记,你在不在村上?”

“我在!”

“那我现在过来,咱们商量一下水产养殖的事情。”

马海鹏拨打完德令哈市尕海镇新源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陈永宝的电话后,便驱车赶到了新源村村委会。

“马镇长来了嘛。”

“项目我们上会了,我们再沟通一下,待会我们再去现场看看。”

“水产养殖的这个项目集体讨论以后,大家都比较认可,下面我们要抓紧时间推进这个项目。”马海鹏说。

“今天把大家召集起来,就是商量新源村和尕海村两个村一起联合搞水产养殖的事情。”

“我们养什么品种的鱼?能不能有好的收益?在哪里养?怎么养?”

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抛出问题后,马海鹏仔细地一一回答,打消村民的顾虑。“我们去了多个地方考察,尕海镇的水质和气候适合养殖,所以我们发展路基养殖虹鳟鱼。”

走进智能温控育苗养殖车间,这是一座钢结构搭建的大型宽敞厂房,过滤系统、增氧系统、在线监控传输系统等一系列现代化设施高端大气,虹鳟鱼游弋在圆形鱼缸里,工人往池中投放着鱼料,鱼儿活蹦乱跳地抢食。看着长势喜人的鱼苗,大家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。

德令哈市尕海镇的乡亲们盖起大棚、垒砌圆池,养起了有“淡水三文鱼”之称的虹鳟鱼,“养”出了科学高效增收的创富经,激活了海西乡村振兴的“一池春水”。

马海鹏说:“我们打造的以红鳟鱼养殖为主,休闲垂钓为辅的综合产业,就是结合尕海镇的资源优势,为尕海镇村集体产业想办法,谋出路,想通过产业发展,实现民富、村美、镇强的一个目标。”

德令哈市尕海镇以“一产三产相结合”的模式,由各村自筹资金260万元建设了集垂钓、餐饮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“乡约农旅”综合田园休闲垂钓园,全面激活壮大集体经济发展潜力。

“这个湖以前就是个臭水坑,现在你看,水也绿了,更美了。”陈永宝说,“能打造成这样的规模,真的是大家一起干出来的。”

加快推进乡村振兴,让乡亲们生活越来越红火。今年新建成的尕海镇村集体融合产业滑雪场及露营基地,充分盘活冰雪运动淡季闲置资源,由努尔村、陶哈村、东升村、富康村各自筹10万元,建成露营帐篷、莲花天幕、自选超市、厨房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的露营基地。

对于尕海镇东升村村民马建国来说,正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好趋势,村集体发展的好兆头,让他一家人能在家门口就业致富。他说:“我们全家5口人在养殖场干活,每人每月有4000元钱工资,我们一家人一年可以有20多万元的收入,村集体搞得好,我们收入才越高。”

一件件实事的落实、一件件难事的解决,架起了马海鹏与村民相互信任、相互协作的连心桥,撸起袖子加油干,美好的未来令人期待。

标签:

AD
更多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