怀古幽思 | 陶渊明的田园
陶渊明创造了一种以“田园”为标志的人生境界,成了千年不移的文化理想。不仅如此,他还在“此岸理想”之外提供了一个“彼岸理想”的桃花源,在中华文化圈内几乎无人不知。他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前所未有的自然之气,洁净之气,淡远之气。譬如:“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。问君何能尔?心远地自偏。采南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,山气日夕佳,飞鸟相与还。此中有真意,欲辩已忘言。”其中,“问君何能尔,心远地自偏”,讲到人心的问题,是说你为什么不受世俗的扰乱呢?因为你的心距离那世俗的扰乱比较远,所以你自然就会觉得你住的地方很安静。
王安石也最推崇前四句,认为“奇绝不可及”“有诗人以来,无此句也”。作出这种超常的评价,王安石认为这几句诗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人生哲理,是为:再热闹的人境也完全能够营造偏僻之静,其关键就在于“心远”。心远地偏,也就是心能移地,这是种哲学思考,但陶渊明毕竟不会滞留在玄思中,他让哲理入境,让玄言具象,让概念模糊,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感性的美丽境界。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,一种色彩明亮的大安静扑面而来。
【资料图】
李白理解这种心境,发出“道在喧莫染”的感喟,吟出“道存迹自高,何惮去人近”的诗句,几百年后的李白成了陶渊明的知音。辛弃疾称陶渊明:“千载下,百篇存,更无一字不清真”,万古之下的我们读起来,也仍然体会到他真醇深远的情思。
陶渊明所说的“田园”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“精神家园”,既是有形,更是无形的。他本人早年为了家里的生计,做过几次官,但只能勉强过日子,便辞职回家。我们初一听,他家里有菊花,有东篱,又看得见南山,非常舒适,但应该明白,他必须自己耕种,他是晨兴埋荒秽,戴月荷锄归。天还没亮就到田里工作,直到月升起来,才披着满身的露水回家。
细说起来,陶渊明家里人不少,完全靠种田,日子过得比较艰难。最要命的是,回家三年以后,一场大火把他们家烧得干干净净。这下他就陷入了深深的贫困之中。四十五岁以后,他的诗文不太讲自己田园生活的潇洒了,更多的是老和死。他的一百多首诗里,有几十处提到老和死,是中国古代诗人中提到老和死最多的,不像先秦诸子那样的空蹈,也不像屈原,嵇康那么奇丽,而是体现一种平实、恳切的状态,与人人能接通,因此变得特别浩大。他在《挽歌》中写道,“亲戚或余悲,他人亦已歌。死去何所道,托体同山阿”。这里面有陶渊明的生死观念,他不是不珍惜,相反他非常珍惜生,所以才不为五斗米折腰。他是以一种审美的眼光看待生,对于俗世中的事情顺其自然。死在他看来是一种永恒,所以他会说:“托体同山阿”,死去以后和青山同在。他为人类的死亡下了一个最积极的定义,那就是“托体同山阿”,全世界各种各样的死亡定义中,没有一个比得上。
他终于写出了自己归结性的思考。纵浪大化中,不喜亦不惧。应尽便须尽,无复独多虑。一切顺其自然,因此所有的喜悦、恐惧、顾虑都被洗涤得干干净净,顺便把文字也洗干净了,你看这四句,干净得再也嗅不出一丝外在香气——据说这四句是季羡林先生毕生的座右铭。
陶渊明的朴素,是对一切色彩的洗涤,他汲取了儒家的责任感,但放弃了儒家的虚浮礼仪;他更多地靠近道家,又不追求长生不老;他吸收了佛教的慈悲和淡泊,却不陷入轮回迷信……结果,他皈依了一种纯粹的自然哲学,以自然为本,以自然为美,因循自然,欣赏自然、投向自然。他本人也因自然净化了自我、领悟了生命。
陶渊明毕竟是一个大艺术家,他在完成了上述有关生命哲学的实验以后,从自己种地的院子里出来,跳到了桃花源。桃花源是对他实际生存田园的超越,田园是他的“此岸理想”,桃花源是他“彼岸理想”,田园很容易被实际生活的艰难所摧毁,因此他建造一个永恒宁静的世界,这个世界虽然宁静,却对现实世界具有一种批判性,批评改朝换代的历史,批评战乱不断的天地,批判违背自然的社会形态。但是,他又把这些批评完成得那么美丽,那么令人神往。
桃花源是无法实现的,因此不是一个奋斗目标,而是一种形而上的存在,构成了一个精神天国。有人说传统文化缺少一种超世的理想结构,我觉得桃花源就是。
陶渊明正是为了防止人们对桃花源作出过于现实化,地理化,景观化的低俗理解,因此特地安排了一个深刻的结尾。
当渔人离开桃花源的时候,桃花源人请他不要告诉别人。他出来的时候还在路上做了一些记号,结果再回头就找不到了,彻底迷路了。不仅他找不到了,连官府动用力量找,也完全没有结果。这可写得真好。我们的许多小说,即使像《水浒传》《三国演义》和《红楼梦》,都缺少好的结尾,而这个结尾非常漂亮。不但结尾别开生面,整篇文章都自然天成,不是华丽的美,而是很清淡,好像随手点染出来的。忽逢桃花林,夹岸数百步,中无杂树,芳草鲜美,落英缤纷。简简单单这么几句,却如同一幅移步换景展开的图画,令人神往。
中国的超世理想,是由这么干净的文学笔调写出来的,因此不符合西方的学术规范,不被很多学者承认。其实,即使在古代中国,陶渊明也被承认得很晚,陶渊明的作品一直非常寂寞,甚至到了唐代还是这样。唐代已经有人提到他,但那个时代更需要热烈和多情,更需要李白、杜甫和白居易。直到中国历史的江河终于拐入了雅致的宋代,大家才开始重新发现陶渊明。最诚挚的发现者是苏东坡,他在《与苏辙书》中说:“吾与诗人,无所甚好,独好渊明之诗。陶渊明作诗不多,然其诗质而实绮,癯而实腴,自曹、刘谢、李杜诸人,皆莫过也。”你看,苏东坡认为陶渊明超过李白和杜甫,这真是石破天惊之见,不由让人一震。苏东坡晚年又说:“深愧渊明,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”,也就是说,他不仅佩服陶渊明的文字,而且佩服他的气节。从此以后,人们越来越喜爱陶渊明。不管是兵荒马乱的动乱时代,还是承平日久的年代,人们更加思念田园和桃花源。
(作者系中央党校教授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)
文/李慧
视觉/陈江南
编辑/陈江南
二审/赵相康
三审/黄蔚
标签:
- 怀古幽思 | 陶渊明的田园
- 三冠王!王伟莹混合10米台夺金
- 甘肃省心理危机干预探解“健康心理
- 籍贯怎么填省还是市(梁靖琪的籍贯
- 威力传动深耕精密传动 业绩乘“风
- 牛板筋的做法与吃法(牛板筋的做法
- 大恒科技(600288):8月4日北向资
- 和声小调的特点(和声小调和自然小
- 股票行情快报:宝地矿业(601121)8
- 16k纸是多少厘米的_16k纸是多大图片
- 罗马诺:范德文本周六飞往伦敦,接
- 科创板什么时候推出的(科创板是什么
- 我家房子情况是这样: 1.公公和婆
- 天府融媒看大运丨吴艳妮夺得女子100
- 坤恒顺维:708.55万股限售股8月15日
- 华为:HarmonyOS注册应用开发者超过
- “孤岛村”不孤单 怀柔区宝山镇2小
- 苹果总市值跌破3万亿美元关口 日内
- 我国完成首次超大型油轮锚地液化天
- 109国道(门头沟段)应急抢险通道已
- 卸任转转:姚劲波再出发
- 【世界看大运】坦桑尼亚运动员:在
- 初试复试双第一,成功考研985!他说
- 四年四迭代,HarmonyOS从劈石开路到
- 民进党当局回应导弹基地爆炸,蓝营
- 成都大运会 | 12年后,他站在了苏
- AIGC风口之下妙鸭相机引关注 野心
- 美国7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增加18.7
- 北京城管网站(北京城管官网)
- 2023年8月4日纺织大宗商品价格涨跌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