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天微头条丨聊城大步迈入“两河时代”

发布时间:2023-02-14 15:09:32
来源:金台资讯

一年春作首,万事行当先。2月6日,聊城市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暨作风建设动员大会举行,会上市委书记李长萍提出,聊城这座黄河、大运河交汇的城市,正由20年前的“东昌湖时代”、10年前的“徒骇河时代”,迈入高质量发展的“黄河+大运河时代”。

这是聊城第一次正式提出城市发展迈入“两河时代”概念。既是聊城从国家和山东发展大势中抢抓机遇、找准定位、谋篇布局,同时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为城市发展把脉布局,指明了目标方向,明确了发展路径,也充分体现了聊城在引领新一轮鲁西崛起中的底气、决心和使命担当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用20年从“1.0”升级“3.0”

如今的开发区,充满蓬勃活力,是聊城的新城区,而20年前这里还是大片的庄稼地。彼时,聊城的发展以古城、东昌湖为轴心向周边辐射。

接下来的10年,聊城从1.0版的“东昌湖时代”迈入2.0版的“徒骇河时代”:以徒骇河为主轴,城市规划不断向外延伸,持续做大做好水文章,加快建设全域水城,“江北水城 运河古都”城市品牌渐入人心。同时,聊城积极融入国家和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:加入中原经济区,被列为重要节点城市;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工作取得重大进展;省十次党代会上提出,将聊城打造成为山东西部新的经济隆起带。

而今,伴随着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启动实施、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纵深推进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加快建设,多重战略机遇叠加,聊城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。这次动员大会也标志着聊城正式吹响迈入3.0版“两河时代”的冲锋号角。

全力打造“两河明珠”城市

察势者明,趋势者智。

“两河时代”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、构建发展新格局的必然选择。原有的城市空间格局逐渐无法支撑城市的发展骨架,近年来,聊城聚焦品质城市建设,着眼“东融、西拓、南展、北跨、中疏”,优化主城区总体城市设计,着力构建“一心两廊、五横六纵、河网互联、库塘相间”的现代水网格局,全力打造有颜值、有内涵、有温度的“两河明珠”城市。

“两河时代”也是深度融入国家重大战略、抢占区位制高点的必然选择。作为山东西通内陆、北接南联的“桥头堡”,未来聊城将构建东融省会经济圈及胶东经济圈、西接中原经济区、北依京津冀、南连长三角、直通粤港澳大湾区,“高速成网、高铁叠加、飞机起降”的区域性综合立体大交通体系;鲁西国际陆港联通冀鲁豫,打通陆地“出海口”,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。这些都为聊城后来居上、弯道超车持续赋能。

“三提三敢” 乘势而上

聊城“家底”薄,却不甘落后。近年来,在历届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上,聊城经受住了疫情冲击、经济下行、转型阵痛等多重考验,扭转了干部队伍士气不振、综合考核排名垫底的被动局面,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,高品质生活日益呈现,高效能治理初见成效,高素质队伍得到淬炼。坚持锚定“走在前、开新局”,以创新赋能发展,以创新引领发展,以创新驱动发展,以创新书写“天下不敢小聊城”新篇章。2022年,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%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.5%,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51.9%;进出口总额增长15%;“四新”经济增加值增长13.7%,占GDP比重达到34.2%;新增省“十强”产业“雁阵形”集群3个、特色产业集群2个、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8家、单项冠军2家。

千帆竞发,百舸争流。不进则退,慢进也是退。迈入高质量发展“两河时代”,必须聚焦创新驱动、优化产业体系、塑强发展动能,努力建设面向未来、动力澎湃的创新之城;坚持“项目为王”,大抓项目,抓大项目;激发市场活力,强基固本让国企敢干,优化服务让民企敢闯,双向开放让外企敢投;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统筹推进“五大振兴”,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,加快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;聚焦绿色低碳,建设生态聊城,让天更蓝、水更清;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把实事办实、好事办好,努力让百姓呼声变为幸福掌声,让百姓笑容成为最美风景……

动员大会上李长萍强调,聊城要牢牢把握两个定位,即打造山东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西部“战略支点”;打造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“两河明珠”城市。二者之间辩证统一,互为条件。她还向全市发出动员令:提标提速提能力、敢闯敢干敢争先,号召全体干部顶住压力、保持定力、激发活力、狠抓执行力,奋力在新一轮鲁西崛起中当先锋、打头阵。

因势而起,应势而谋,乘势而上。当下,多重红利机遇叠加,各种利好因素集聚,聊城高质量发展其势已成、其时已至!(胡磊 薛良诚)

来源:大众日报

标签:

AD
更多相关文章